價格戰迫在眉睫:瑞銀報告公佈比亞迪海豚生產細節。
根據瑞銀分析師Patrick Hummel日前發佈指出,透過拆解比亞迪最新款海豹,瞭解了比亞迪的造車成本、結構、技術。中國的汽車製造商,比如說比亞迪,透過垂直整合和成本優勢,具有在全球汽車市場引發潛在顛覆的潛力。其低生產成本和技術優勢使其在全球電動車市場上具有競爭力,尤其是在歐洲市場。
比亞迪透過垂直整合和大規模生產實現了約25%左右的生產成本優勢。其零部件中約75%是自家生產,降低對傳統供應商的依賴。這不僅包括生產成本,還包括技術和科技含量,使其在全球供應鏈中佔有優勢。
預計到2030年,中國汽車品牌的全球市場份額將從目前的17%增加到33%。歐洲本土品牌的市場份額可能下降,且傳統的燃油車製造商,如大眾汽車、雷諾汽車、富豪汽車和本田汽車,將受到較大的負面影響。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2022年歐盟進口中國汽車的金額同比增長100%,占歐洲進口汽車總額的比例迅速提高。預測到年底,歐洲進口的汽車中可能有五分之一來自中國,這是五年前的增長。這樣的崛起被視為中國電動汽車行業在全球擴張中的關鍵一步。
比亞迪利用低成本的中國供應鏈,預測在歐洲生產的成本將比從中國出口高出約10%,但價格仍將比歐洲本土OEM製造的同等品質的電動車型便宜約25%。歐洲市場對中國電動汽車企業來說是最有吸引力的,原因包括電車市場的快速增長、2035年燃油車禁令、歐洲缺乏本土的顛覆性公司等。中國OEM可以在歐洲市場涉足三分之二的汽車市場,並將中國的成本優勢轉化為競爭力。
歐洲汽車市場將進入一場價格戰,為了與中國電動車製造商競爭,歐洲本土汽車製造商需要降低價格。然而,這樣的價格戰可能導致製造商的虧損,尤其是在高端和豪華市場。歐洲汽車製造商如果不降價,可能被擠出市場。
「我想傳達一個訊息,我將其視為一個迫在眉睫的風險,」Zipse指出,並且補充說,像BMW這樣的高級汽車製造商對來自中國製造商的競爭有比較好的防護,因為大多數中國製造商的目標是較便宜汽車的購買者。
BMW首席執行官日前Oliver Zipse提出警告,指出歐盟計劃禁止燃油發動機車輛可能將歐洲製造的低價汽車推入與中國競爭的價格戰,並可能難以獲勝。他指出中國的電動車品牌,如比亞迪(BYD),正針對電動車市場積極擴大,而這對歐洲製造商形成了潛在的風險。
歐洲製造商在價格戰中可能難以與中國競爭,尤其是在基礎車市場。儘管像BMW這樣的高端汽車制造商對中國製造商的競爭有所抵禦,但對於競爭更激烈的低價車市場,歐洲製造商可能面臨更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