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採用的大量鋰鐵電池最終將會陷入廢棄潮流。
隨著電動汽車的日漸普及,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有大量汰役電池可供使用。它為電池儲能系統提供了經濟且可持續的來源。
This author has not written his bio yet.
But we are proud to say that bruce.li contributed 202 entries already.
隨著電動汽車的日漸普及,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有大量汰役電池可供使用。它為電池儲能系統提供了經濟且可持續的來源。
電池成本一直佔電動汽車成本的很大比例。考慮到車輛壽命、電池壽命等因素,到2022年中國需要25GWh的汰役電池。
為確保歐洲可持續發展未來的方法之一是改善電網及緩衝容量。這涉及使電網更加靈活,以整合可再生能源增加的發電量,並且更加高效及反應靈敏地滿足未來電氣化增加的需求,特別是交通產業的需求。
賦予電動汽車電池第二次生命的想法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但直到2010年代初期,啟動了許多專案時,才大規模實施這一想法。
在強有力的政策中減緩全球氣候變化的目標已經實現,主要目標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過去五年,全球對電動汽車的需求迅速增長。未來十年,我們預計電動汽車銷量將呈指數級增長。由於需求增加,汽車製造商被迫調整其產品線及相關供應鏈,以確保他們在這種高漲的需求前景處於最佳狀態。
近年來,汽車製造發生了更多變化,所有企業都在汽車生產方面取得了進展,並且正在向智慧汽車環境邁進。燃油車已經被對環境產生更少危害的電動汽車所取代。
世界各地的幾個城市都訂定了永續的交通計劃,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污染及交通阻塞。比如說,在芬蘭坦佩雷市的目標是在2030年實現碳中和,並且希望了解公共運輸的電氣化將如何幫助實現氣候目標。
公車在城市道路上在所有車輛中僅佔一小部分,但由於其營運時間及距離長,其排放量佔道路總排放量的比例要高得多。
2020年在英國註冊的新公車及長途客運中有91.5%是柴油,或是柴油混合動力。交通運輸是英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產業,每年約佔總排放量的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