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的崛起:它們如何改變遊戲規則和塑造未來。

2022年全球乘用車電動車銷售量增長超過60%,各大市場都出現了增長,其中一些傳統上電動車市場較小的地區如印度和東南亞,銷售額增長超過200%。此外,儘管全球新車市場基本持平,所有動力系統的汽車銷售量僅同比增長2%,燃油動力汽車的銷售量持續下滑,唯有澳大利亞的內燃機汽車銷售增長1%。僅有東南亞和印度的電動車和內燃機汽車銷售均同比增長,但電動車三位數的增長率能否扭轉內燃機汽車銷售趨勢尚不明確。總體而言,電動車銷售的上升趨勢明顯,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將電動化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方式,這一趨勢可能會持續下去。

目前與太陽能、風能、水能和核能等電力產業相比,電動車在電動力領域的發展落後。雖然去年全球40%以上的電力來自零碳排放能源,但電動車只佔全球客運里程1.7%。不過,隨著電力產業的持續減碳,預測到2050年全球80%以上的電力將來自零碳排放能源,屆時電動車將佔全球行駛里程的四分之三以上。因此,未來電動車有望在零排放行駛方面與可再生能源佔據重要地位。電動交通將成為推動可持續交通系統轉型的重要驅動力,而電動車和零碳排放電力的匯聚將對實現更可持續的未來至關重要。

在過去五年中,擁有至少400公里行駛里程的電動車型數量呈指數級增長,從全球九款增加到去年的超過200款。有趣的是,大部分長續航電動車型都出現在中國市場,2018年只有六款,而現在已經達到了141款。北美地區長續航電動車型也從2018年的八款增長到現在的56款,而歐洲在開始時也和中國同樣只有六款長續航電動車型,現在也已經有了61款。雖然這些長續航電動車型的價格較高,但隨著製造商對電動銷售承諾越來越大,預計他們會推出更經濟實惠的低續航電動車型。例如,BMW和Mercedes-Benz的電池電動車的價格在歐洲和美國比內燃機車型高出30%。因此,長續航電動車型的增長對行業來說是一個積極的發展,但為了實現普及,還需要更實惠的選擇。

電動汽車成為微型電網的可能性越來越高,在過去人們認為的電動車是一個單純的輸運載具,提供人們通勤、出遊,過去十年以來電動車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彈性化,不在僅限於運輸載具,目前已經成為運輸潔淨能源的載體,比如說,Nissan Leaf可將車輛剩餘的電力提供給家庭使用,雙向的充電可以有效的利用能源,削峰填股降低電網的壓力,同時長期下來可減少使用尖峰的高電價,以節約電費。另一方面,GOGORO利用了自身的電池,目前在台北市25個中大型路口,設立換電式的交通號誌不斷電系統,在電力異常的狀況下,能維持交通號誌運作至少3.5小時。

插電式電動汽車車隊,可以相容車到電網模式,因此可以放電和充電。電動汽車可以提供電網服務,以換取電動汽車車主的財務補償。這種儲存提供的服務可以實現更高比例的可變式再生能源電廠的整合,以減少昂貴的峰值電廠需求,並且使電動汽車持有的總成本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