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公車成為新的交通趨勢,因空氣污染幾乎零。

  • 電動公車被視為無碳排公共運輸的希望燈塔。

運輸行業是導致全球約五分之一碳排放量的原由。要實現《巴黎協定》要求的排碳速度及規模,需要迅速轉向更高效的交通移動方式,以及更節能的技術和燃料。

現今,世界各地的好幾個城市都制定了可持續交通計劃,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污染和交通擁堵。公共運輸,尤其是電氣化、步行、騎腳踏車等綠色解決方案的形式,可以對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產生巨大影響。

電動公車的排放量比傳統柴油公車少75%。電動公車還可以降低城市交通噪音。一些研究還提到,電動公車比內燃機公車更舒適。電動市區公車在城市交通中仍然是一個相當新穎的現象。

鑑於巴黎協定限制的背景下,許多國家引入及推廣零碳排公車。此外,許多政府已經確定了時間表,並且製定了計劃,以實現柴油公車車隊的全面電氣化。比如說,歐盟在2013年啟動了一個名為ZeEUS的計劃,以測試及促進採用專注於市區公車系統網路的電動公車。在歐洲註冊的市區電動公車超過4,000輛,另外還有3,500多輛電動公車。

歐盟的目標是到2030年,市區公車的電動汽車銷售佔比要達到65%。在一些國家,從2025 年起禁止購買非電動公車,比如說,挪威和荷蘭。類似的措施也適用於歐盟以外的國家。導致世界各地的公共運輸公司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不僅要用電動公車取代他們的柴油公車,還要提供適當的充電基礎設施。

 

  • 電動公車的新挑戰與機遇

在公共運輸系統中運營電動公車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其有限的電池容量。大多數柴油公車在市區行駛條件下的最大續航里程大於300公里,而目前市場上的電動巴士的續航里程從100公里到350公里不等,取決於它們的電池容量及駕駛狀況。

公車電動化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電動公車充電設施缺乏服務保障、電動公車行駛里程低於燃油及燃氣公車造成的里程焦慮、充電設施利用率低及低收入、充電基礎設施成本高、社會資本參與充電站建設意願低。

這給充電基礎設施帶來了兩個挑戰。一是電動公車多,日常充電需求量很大。因此,有必要考慮如何減少對區域電網的影響。如何根據車隊規模、能源需求、路線概況、當前充電設施佈局等因素,以確定新充電站的位置及數量,並且採用不同的優化方法實現優化分佈,而助於公共運輸車輛的電氣化。

比如說,電池容量為350千瓦時的電動公車可行駛190公里至210公里,具體取決於當地的駕駛狀況。因此,電動公車經常需要在白天充電,以延長其服務時間。為方便電動公車充電活動,需要在公車廠站、路線上的公車站,或兩者均設置充電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