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人類感知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視覺注意力系統是駕駛者訊息感知的基礎。
在能夠解釋交通事故根本原因的眾多因素當中,人為因素是可預防的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合理控制駕駛行為是減少人為交通事故的有效手段。
駕駛員有意識行為的發生包含四個階段:感知、認知、決策及行動。感知在決策中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而且是駕駛行為產生的關鍵環節。與駕駛者感知相關的感覺器官主要是視覺器官,駕駛者感知的交通訊息有80%以上源自於視覺管道。
視覺系統的生理結構決定了駕駛者對交通環境視覺感知的有限寬度及深度。由於注意力資源的限制,駕駛者往往不能同時處理多種認知活動。現實交通環境複雜多變,關鍵環境訊息的缺失可能直接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
視線距離是保證行車安全的必要基礎。在山區裡,由於不良的線平衡差及植被影響,視距受限路段發生率高。視線距離不足容易導致駕駛者視野深度不足,駕駛緊張感急劇高升,而容易出現急轉彎、急減速等異常駕駛行為。
在駕駛過程中,駕駛者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從空間及時間維度上,合理分配有限的生理及心理資源。近幾十年來,智慧科技的快速發展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的廣泛應用,有效地增強及擴展了駕駛者在駕駛活動中感知訊息的能力。
比如說,盲點監控系統能夠提醒駕駛者,注意後方安全範圍內的障礙物,或者迎面而來的車輛。近年來,隨著車聯網技術的發展,可以預見未來駕駛者在行車過程中,可以獲得更加全面的交通環境訊息。
需要注意的是,人的感知是有限的,通過車載系統傳遞的環境訊息,並不總是被駕駛者感知合理應用。有些時候,提供過多的環境訊息甚至會擾亂駕駛者的正常行為計劃。因此,了解駕駛者訊息處理的界限,打造更智慧、更理性的人車交互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駕駛者的生理特徵在不同環境下會表現出顯著差異。除了外部因素外,駕駛者因個體因素所引起的生理、心理特徵的變化也不容忽視。
在情緒活動中,個體不僅接受刺激對自身的影響,而且調節自身對刺激的反應。不同情緒狀態的駕駛者對外界刺激的感受、偏好及需求存在顯著差異,而導致其感知即認知能力發生變化。
近年來,隨著因公路暴力、焦慮等負面情緒引發的惡性交通事故不斷增加,人們越來越關注探索駕駛者情緒,對於駕駛者生理及心理特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