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40年,車到電網技術可以將德國化石燃料發電量減少76%。

車輛到電網的潛力突顯了汽車銷售正在發生的變化。如今,電動汽車可以將電池的電力輸送回電網或家庭,並且可能因該服務而獲得補償。

BNEF最近對該技術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德國所有汽車中有一半是電動汽車,並且每天提供 10 千瓦時的電力,到 2040年,可以將化石燃料發電量減少76%。電動汽車作為交通工具的平均使用時長僅為5%左右,主要是工作日通勤和周末出行。因此,在剩餘95% 的時間,電動汽車可以通過利用其電池和通訊能力用於其他目的,這構成了車輛到電網概念的基礎。IEA預測,在持續發展情景下,2030年電動汽車充電需求可達1000太瓦時左右。這一需求預計主要來自中國美國、歐洲、印度和日本等地區。像這樣充電需求分別佔日本和歐洲總電力需求的2%和6%左右。

在傳統的充電系統中,電動汽車充電以單向模式進行,其中電力僅從充電器流向電動汽車電池,而不是反向流動。這種單向充電可能會導致充電不協調,從而導致在某些時間點出現不可預測的、波動的和集中的電力需求。管理電動汽車的充電模式被認為是電動汽車滲透全球市場的關鍵一步,因為它強烈影響電網的傳輸品質。

IEA還預測,到2030年,電力需求將大幅增長,特別是在晚上,同時將需求激增歸因於電動汽車充電的無人管理和集中化。美國的這一類需求預計約為5.5%,歐盟為6.5%,中國為9.5%。

此外,通過適當的管理和控制,可以利用電動汽車的大量電池儲備用於其他二次應用,特別是當電動汽車連接到電網時。車輛到電網整成一詞是一個更廣泛的術語或概念,暗示了電網到車輛和車輛到電網系統可能的協同利用。前者是指電力從電網流向電動汽車,而後者則是促進電力從電動汽車流向電網。

值得注意的是,車到電網這個術語已與車網一體化同義,表示電力在兩個方向上流動。話雖如此,像車網一體化這樣的系統不僅可以降低因電動汽車在特定時間點產生的更高充電需求而可能產生的電網負載,而且還可以積極支援透過有效控制充電和放電行為到電網。